 | 王選倉,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路面結構與材料、公路路基工程、道路經濟與工程管理。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獲省部級獎勵25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6部。 |
 | 劉永健,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鋼木結構、組合結構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橋梁結構分析、施工控制與安全評估。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專利6項。 |
 | 折學森,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路基工程、巖土工程。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1部。 |
 | 沙愛民,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中國公路學會道路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方向):道路工程及建筑材料。主持完成項目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發表學術論文兩百余篇,出版科研著作和教材8部。 |
 | 張登良,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第二、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交通運輸學科組副組長,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加固土原理和路面材料與結構。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5部。 |
 | 賀拴海,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橋梁結構理論及結構評估。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O余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專利2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出版著作5部。 |
 | 徐岳,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橋梁結構基本理論、橋梁耐久性、大跨徑橋梁工程控制、橋梁安全維護與管理。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且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專利2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10部。 |
 | 謝永利,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公路巖土與隧道工程。主特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5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 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10項、專利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2部。 |
 | 馬建,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中國公路學會副會長,全國道路運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家級教學團隊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商用車輛安全技術及理論、電動汽車及清潔能源汽車技術、車輛檢測技術及理論等。主持或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和大型企業合作研究課題30余項。主持的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其他省部級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著作3部。 |
 | 陳蔭三,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曾任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校交通運輸工程公路運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校長、長安大學首任校長。主要研究領域(方向)為交通運輸工程、車輛工程。主持參加50余項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獎勵10余項,其中獲一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 |
 | 馮忠緒,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工程機械理論及其優化設計。主持國家、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40余項,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專利1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4部。 |
 | 戴經梁,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公路工程。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
 | 邊耀璋,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研究領域(方向):交通新能源與汽車節能、發動機技術、大氣環境。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出版著作6部。 |
 | 魏朗,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高速車輛安全系統設計開發技術、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與模擬再現技術等。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獎項4項,獲12項軟件著作權及5項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 |
 | 呂彭民,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工程機械動態仿真與優化設計、大型機械結構疲勞強度與可靠性。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7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17項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 |
 | 趙祥模,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分布式網絡測控技術及應用、交通信息技術及ITS、智能測控理論與技術。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4項、國家專利23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國家軟件著作權26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7部。 |
 | 李慶春,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多分量地震勘探、儲層橫向預測和地球物理信號處理。主持參加國家863重大項目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
 | 劉伯權,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土木工程及工程結構抗震。主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建設部聯合資助項目地震作用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破壞準則研究等多項課題。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獎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 |
 | 王文科,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領域(方向):旱區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與生態保護。主持和主研國家、省部級項目50余項。獲國家勘察銀質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8部。 |
 | 朱光明,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地球探側與信息技術、應用地球物理。主持參加國家863重大項目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4部。 |
|
|
 | 趙均海,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固體力學、結構工程、生物力學、古建筑結構性能等。主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多項。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8部。 |
 | 孫朝云,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負責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領域(方向):道路交通智能檢測與信息處理、數字圖像處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與數據庫應用系統研發。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專利27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5項。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 |
 | 付銳,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世界道路協會(PIARC)技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方向):駕駛人視覺與駕駛行為、人-車系統安全理論、智能化汽車安全及車輛運營安全技術等。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15項,獲省部級獎4項,發明專利5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部。 |
 | 劉建朝,研究員二級,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礦產普查與勘探、區域成礦、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資源勘查工程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負責人。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類科研項目18項,出版專著2部,參編專著1部,發表論文40余篇。獲陜西省科技推廣一等獎1項,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規劃一等獎1項,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西安市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 |
 | 關衛省,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主持研究項目二十余項,獲國家、省、部級各類獎七項,國家授權專利十余項,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出版著作兩部,主審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兩部。 |
 | 郝培文,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博士后,交通部道路結構與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陜西省優秀青年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近年來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上共發表科研論文八十余篇,其中五十多篇論文被SCI、EI、ISTP、CA收錄。 |
 | 申愛琴,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陜西省教學名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 :道路工程及道路建筑材料,主持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40余項省部級研究課題,獲省部級獎勵24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6部,獲國家專利20余項。 |
 | 宋煥生,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 圖像/視頻分析及ITS應用、圖像處理與人工智能、ITS理論及關鍵技術。獲省部級科技獎4項,發明專利13項,開發的牌照識別和交通視頻檢測產品被國內廣泛應用,在IEEE Trans VT,SP和自動化學報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 |
 | 門玉明,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地質災害防治、巖土工程、安全工程。主持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6部。 |
 | 姜常義,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巖石學、地球化學、巖漿礦床、巖石大地構造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來,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及地質大調查等項目20余項。與他人合作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6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 |
 | 李貅,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航空、地空瞬變電磁三維成像技術、瞬變電磁與核磁共振聯合反演技術、水體災害地質體隧道超前預報技術。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 |
 | 錢壯志,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區域構造與成礦、銅鎳(鉑族)巖漿硫化物礦床。主持和主研國家、省部級項目10余項。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著作4部。 |
 | 張勤,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誤差理論與測量數據處理;GNSS高精度靜態和動態定位理論、技術與方法;GNSS衛星鐘質量評價和鐘差預報;InSAR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基于GNSS和InSAR技術的滑坡、危巖體、地面沉降和地裂縫高精度監測的理論、技術與方法研究;地質災害機理反演與解釋。主持承擔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及地方政府研究項目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獲得各類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20余項,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SCI、EI檢索論文70余篇,出版專著6本。 |
 | 吳群琪,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運輸經濟與管理,物流經濟與管理;先后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30余項,出版著作及教材4部,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
 | 錢會,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地下水污染過程與防治,地下水水化學。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利部公益基金、陜西省重大科研專項等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30余篇論文被SCI檢索,出版專著(教材)6部。 |
 | 王元慶,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持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教改項目,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關注交通行為研究和定量分析技術理論研究,并將其成功應用于交通規劃、公交改善、低碳交通、交通設計優化與智能化等多方面實踐。承擔國內外資助課題100多個,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5篇、EI收錄28篇,主持專著4部。 |
 | 高江平,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路基路面工程。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二項;獲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出版著作1部。 |
 | 周天華,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鋼結構基本理論及其應用、輕型鋼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結構抗震、工程管理等。主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專利4項,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 |
 | 王毅紅,教授二級,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混凝土結構以及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基本理論及其應用、工程結構抗震。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陜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主編教材5部,主編和參編國家和地方標準8部,獲國家專利4項。 |
 | 范文,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地質災害防治、巖土本構與強度理論、巖土體工程、地震工程。主持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項目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