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活動鑄魂育人: | |
學校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完善分層分類一體化思想引領工作體系。用理想信念塑造青年,用“青馬工程”武裝青年,用網絡思政引領青年,用鮮活榜樣帶動青年,讓思想政治引領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更有溫度,筑牢廣大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著力發揮共青團在“大思政”格局中的生力軍作用。 圍繞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青春告白祖國”“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等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培養選樹青年典型,林啟和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19人次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全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等國家級稱號;李培月教授榮獲第17屆“陜西青年五四獎章”;35人次(團隊)榮獲“陜西好青年”“陜西省優秀共青團員”等省級稱號。打造“有思想、有態度、有深度”的團屬新媒體,校團委網站被評為“全國高校百佳網站”,團委官方微信、微信視頻號、微博影響力在全國和陜西省高校名列前茅。 學校青馬工程秉承“培訓和培養并重、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并舉”的理念,依托黨性教育等九大模塊,著力鍛造信念堅定的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五年來,共培訓學生骨干近3800余人,打造的“世界讀書日”經典誦讀會活動品牌被遴選為第五屆全國高?!岸Y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青馬工程已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閃亮名片,受到了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中央領導趙樂際、劉云山同志來校調研期間勉勵青馬學生骨干努力成為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
![]() 承辦2019年度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總結分享會 | ![]() 青馬學?!皶阈@·品讀經典”經典誦讀會 |
![]() 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先進事跡分享會 | ![]() 學生骨干赴延安開展“學黨史·悟初心”主題教育活動 |
科創實踐活動提升本領: | |
學校緊密圍繞“雙一流”建設,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整合資源,舉辦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高端論壇等豐富的創新創業講座、報告和培訓等,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營造氛圍,以“挑戰杯”競賽為龍頭、以大學生科技節為重要載體,舉辦班團“五小創”、創業先鋒挑戰賽、專利發明與創造大賽、科創成果展等各級各類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或活動,培育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搭建平臺,運營學生創客空間、愷英眾創空間,服務學生專利申請,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孵化和成果轉化,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近五年來,學校開展各項創新創業活動150余場,直接參與學生18000余人,資助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經費達100余萬元,在各項創新創業競賽中成績顯著,獲得國家級創新創業競賽獎項23項,省級獎項100余項。學校獲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眾創空間被認定為陜西省、西安市創客空間,學生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穩居陜西高校前列。 | |
![]() “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答辯 | ![]() ”渭夢“創客空間 |
![]()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展 | ![]() 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高端論壇 |
校園文化活動涵養情操: | |
學校堅持以“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為目標,以“拓展知識、提高能力、完善素質、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為宗旨,堅持融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為一體,不斷擦亮“四節三進”活動品牌(大學生藝術節、文化節、體育節、科技節和名家講座進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優秀電影進校園),積極開展方向正確、健康向上、格調高雅、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課余生活,繁榮校園文化,促進青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近年來,先后邀請中國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國家京劇院、中央歌劇院、國家話劇院等高水平藝術團體來校演出;邀請張曙光、余秋雨、李開復、王英凡、羅援、曲建武、俞敏洪等知名學者、社會名流來校講學。學校校園文化育人成果曾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在近兩屆全國和陜西省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我?!督z路古道》等原創作品榮獲各類獎項54項。 | |
![]() “繽紛四月·詩約長安”青春詩會 | ![]() 紀念“一·二九”運動青春歌會 |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 | ![]() 我校話劇《愛,不殊不忘》獲第四屆中國校園戲劇節最高獎 |
社會實踐活動錘煉品格: | |
學校積極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堅持“基地化建設、項目化管理、社會化運作、日?;_展”的原則,構建社會實踐協同育人工作機制。通過豐富實踐主題、創新實踐形式,規范開展流程、注重工作指導,強化宣傳報道、抓好總結表彰,教育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近五年來,學校共立項資助實踐團隊815支,獲得“全國社會實踐優秀單位”等國家級榮譽7項,獲得“陜西省示范學?!钡仁〖墭s譽32項。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了新華社、人民網、中國青年網、《陜西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 深入開展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推進志愿服務活動網絡化管理,不斷優化組織機制;擇優招募并遴選研究生支教團、西部計劃志愿者赴陜西商南縣、留壩縣等地開展支教服務工作;積極打造“生命之光計劃”“點亮微心愿”等活動品牌,43人次捐獻造血干細胞,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鍛造青年優秀品格上取得良好成效,受到了中央和省市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榮譽30余項。積極動員團員青年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自發捐贈或募捐36萬元善款和一大批抗疫物資,1036人參與抗疫志愿服務,服務時長16萬小時。 | |
![]()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 | ![]() 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務總隊開展“七彩四點半”課后輔導活動 |
![]() 校領導慰問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 ![]() 學生骨干赴深圳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
(數據最后更新:2021年3月,校團委供稿) |